top of page

怎麼樣正確的給孩子吃藥

已更新:2021年4月4日



  晚間,太太跑來說她同學的女兒好像生病了,問我如果是家裡的孩子生病,會不會使用症狀治療的藥物?這個問題好像打從我成為醫師的那天,就被家長問到現在,算一算也十幾個年頭了(疑?)。


  每位父母,多多少少都會有種「想維持孩子身體仍然未遭污染或傷害」的潔癖幻想,總覺得一旦使用了藥物,孩子的身體就遭受了某種程度的破壞。幻想那小小的腎,小小的肝,小小的一切,內心就更加糾結了起來,總覺得給孩子吃太多藥很不應該。因此常常門診發生各種狀況,有吃藥吃個幾天覺得有好一點就自己把藥停掉的,也有開了抗生素故意不吃抗生素的,還有的更離譜,拿了藥回去,還是硬撐著一顆都不給孩子吃,就怕這一吃下去,罪惡感無限延伸,以至於看病等於白看,醫生開的藥也不敢吃,小孩症狀仍然無法改善。


可是醫生,症狀治療的藥物(如鼻塞、流鼻水、咳嗽等藥物)不是無法縮短感冒病程嗎?那吃藥要幹嘛?還不是要靠免疫力自己好?

  對的,這句話觀念是非常正確的,大部份症狀治療的藥物都是治標不治本。


  言下之意就是,你的身體病毒仍然存在,發炎仍然存在,只是我讓你鼻水不流咳嗽不咳發燒退燒,如此而已。那麼既然是治標不治本,我是不是不要讓我的孩子多吃這些藥物?回想一下上一回你不靠藥物,用堅定的意志力跟症狀搏鬥的日子,滿辛苦的吧?症狀治療的藥物雖然無法改善病程,但可以讓孩子的症狀舒緩,孩子睡得好吃得好,自然就比較容易康復。有一種很常見的狀況是,使用症狀治療的藥雖然不會縮短病程,但不使用症狀治療的藥,有時候病程還會因為休息不順或食慾不佳而延長呢。


  那什麼藥物能縮短病程呢?答案就是「抗生素」或「抗病毒藥物」。然而我也發現爸媽們對於「抗生素」及「抗藥性」有很深的誤解(抗病毒的藥亦是如此)。「抗藥性」這三個字聽起來很恐怖,讓人覺得應該要越少服用越好,因此好像病情有些好轉,就立馬擅自將抗生素停掉,而這件事情正是大錯特錯。我們假想殺細菌像是在殺敵,如果殺敵的過程一開始很猛烈,敵人數量也快速減少,而這時我軍就宣布撤兵。結果沒死光的敵軍開始偷學我軍的戰術,武器,下一次他們再次入侵時,發現他們竟然變厲害,也更難擊潰更難纏!這就是抗藥性麻煩的地方。與其給他們苟活並且變聰明的機會,不如把他們殺個精光!因此,抗生素吃完一定要記得回診,把藥吃滿7–10天,這樣下次同一種細菌,還是用同一種抗生素對抗就可以,毋需更換。什麼?7–10天!吃這麼多天的藥真的沒事嗎?基本上症狀治療的藥如果症狀都好了就可以不用再吃了,只要單吃抗生素即可 ; 其實抗生素跟一般藥物一樣,只是短期服用,對身體不會造成特別的影響,爸爸媽媽其實可以放心。


  在這裡建議各位爸爸媽媽們,看完醫生時可以詢問一下醫生此次的療程有沒有抗生素?有的話不用擔心,只要記得再回來把療程吃完即可,千萬不要擅自停藥喔!

Commenti


bottom of page